我院举办“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发展和应用”学术讲座
11月8日betway必威在线上开展了“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发展和应用”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复旦大学蔡文斌教授,由我院李巧霞教授主持,我院各年级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蔡文斌教授在短暂的自我介绍后,开门见山的引入了三个问题,分别是“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如何应用于电催化反应机理的探索?”“电催化性能材料A>B对应的界面电化学有何差异?”“探针分子红外谱峰的差异可否指导实际催化剂的研制?”伴随着这三个疑问,蔡文斌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红外光谱的各种相关知识。蔡文斌教授先是为我们讲述了电化学反射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比如p、s偏振光在金属表面不同电场的叠加所具有的特点,这为同学们如何选择入射光振动模式提供了指导。也为同学们讲述了电化学反射红外光谱光路如何设计。随后,蔡教授利用甲酸的化学、电化学分解为大家讲述催化剂的选择,解释了铂基、钯基催化剂活性降低的原因。蔡文斌教授也强调,如果要做好燃料电池,在排出水的同时,也要做好二氧化碳的排除,防止一氧化碳的中毒等细节。最后,蔡教授利用科研论文总结了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为同学们进行关于电催化材料的相关知识加以补充与启示。
会后,针对同学提出的使用原位拉曼、原位红外时怎么确定电压范围等问题,蔡教授一一为同学们解答。例如,如果是做三电极体系,则称之为电极电位,要先摸索一下材料本身在哪个电位区间内电化学性能稳定,然后引入其他物质后所产生的不同的电位下物质的氧化等情况,以便于控制在所需要的各种电位开始测试。蔡文斌教授也指出,拉曼是绝对峰,红外是相对峰,但其实测试手段都是灵活的。最后蔡教授鼓励大家学好电池、电催化相关知识,支持同学们多思考多创新。
蔡文斌,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7月和1992年3月于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工学学士(应用化学)和理学硕士(物理化学)。1995年7 月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物理化学)。1995年8月-1997年7 月厦门大学化学系和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获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奖励、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重大仪器研制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发展了电化学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方法,在能源电催反应机制、催化剂结构、性能和界面化学等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160余篇。在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主题和邀请报告40多次。分别担任第十二次和十九次全国电化学会议秘书长和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参与成功组织了2005年国际电化学年会卫星会议、亚洲电化学会议、2009年国际电化学年会及其卫星会议,成为IUPAC“湿表面振动光谱实验”项目的合作伙伴。
供稿人:单佳垚